13

2019

-

11

临难不怕难 英勇听召唤——记河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安阳市支队红旗渠中队

关键词:消防安全


来源:

杰安消防
任志军谭勇毕西洋
 
    河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安阳市支队红旗渠中队组建于1977年,现有指战员37人,驻守在安阳市林州市,主要承担林州全市2046平方公里灭火救援、山岳救助、山火扑救和水域救援等任务。
 
    建队42年来,红旗渠中队共接警出动1.2万余起,抢救遇险群众1200余人,抢救保护财产价值10亿余元,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2次,被团中央授予“五四红旗团支部”,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改革转制教育整训先进中队”,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分区表彰为“拥政爱民模范单位”,河南省委宣传部授予“河南最美消防人”荣誉称号,共青团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功勋突击队”荣誉称号、“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五好团支部”等,共荣获各类荣誉130余项。2016年10月18日,红旗渠总设计师、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到队看望慰问时,称赞红旗渠中队是“时代先锋”。
 
    红色基因铸牢忠诚铁魂
 
    半个世纪前的林州,十万开山者绝壁穿石,苦战10年削平1250座山头,建起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作为一支扎根太行山,长在红旗下的消防救援队伍,多年来,红旗渠中队在灭火救援、抗洪抢险、驻地安保、森林灭火等重大任务面前,充分发挥“精神堡垒”作用。红旗渠中队党支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训词精神学习教育贯穿思想政治工作方方面面,并将红旗渠精神培育与日常教育相融合,为每名指战员配发学习书籍,通过召开“草根”评书会、“小讲台”等方式,定期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新队员下队、合同制队员入队、新干部入职及时组织开展“五个一”红旗渠教育套餐,即读一部红旗渠著作、听一堂红旗渠讲座、看一次红旗渠工程、讲一则红旗渠故事、写一篇红旗渠体会,为指战员思想注入红色基因,让指战员在学习红旗渠精神中汲取营养,在感悟红旗渠精神中熔铸铁魂。
 
    红旗渠精神的缔造者:“阎王殿里报了名”的除险队长任羊成;舍己救人的李改云;“放炮能手”常根虎、郭秋英、张买江等劳模成为红旗渠中队指战员的精神导师。2015年,高中毕业的张子亭从新郑入伍来到了红旗渠中队,因为身体素质差,训练进度跟不上,导致他思想产生波动,工作积极性不高。红旗渠中队根据这一情况,运用红旗渠修渠劳模故事和实地体验的方式帮助他转变思想,激发他的内心驱动力。“当年我准备从70多丈高的山崖下降的时候,有俩老汉就在那冲我大声嚷嚷:‘那儿可去不得啊!那是见阎王的地方,去一个死一个’……”在当年的“除险队长”任羊成家里,张子亭和其他同志们围坐一团,静静地聆听。“不能因为打仗有牺牲,吃了败仗就不继续战斗了,当时我就说,它就是张着老虎嘴,我也要拔掉几颗牙”!在凌空除险中,任羊成不但失去了四五颗门牙,好几次还险些丧命……听完任羊成的故事后,在后面端坐的张子亭攥紧了拳头,暗中下定了决心。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张子亭满手血泡还坚持拉单杠,大腿拉伤了还去跑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兵训练的6项科目中,他取得4项优秀2项达标的好成绩。现在,他已经成为安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的训练尖子,曾参加全省大比武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被评为全省执勤训练先进个人。
 
    在红旗渠中队营区的南边有一片不起眼的小树林,树木数量不多,也高低不齐,不是很好看,但在职的消防员和退职的消防员却都很在意这片林子。这片小树林是红旗渠中队历年来一批批的退职消防员临走前栽下的,他们人虽然退了,但是他们希望自己栽种的树木能够继续和红旗渠中队一同成长,为红旗渠中队遮风挡雨,等哪一天他们想回来看看了,他们栽的这些树还在。现在大家都管那片林子叫“英雄林”。
 
    最初这个想法是一名叫薛嵘的退伍老兵提出来的,他说红旗渠的劳模张买江告诉他说,有时候老人会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往渠上看一看,看看自己码的砖,垒的渠,回想一下修渠的日子,想着自己码的砖还在为林县人民造福,自己心里就很满足。
 
    薛嵘退伍前半年听到这段话,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家庭原因他要退了,可是自己还是很留恋老部队,会思念这个他战斗过的地方。正赶上当时红旗渠中队门前有一片荒地,他就想,那我种树吧,我离队一年,树长一寸,离队十年,树长一尺,我退了,可我栽的树还在,我并没有退伍啊,还在为红旗渠中队站岗,能看到兄弟们忙忙碌碌、出警救援的身影,还在守护着这片故土。
 
    后来,每当有消防员要离职,就提前在那里种下一棵树,渐渐地,从最初一棵无风也晃的小树苗,慢慢聚拢成了现在这片葱郁的小树林。
 
    在红旗渠中队,脸上皮肤最黑、脏活累活干得最多、手上老茧最厚的肯定是党员;训练最积极、灭火救援冲在前的肯定也是党员。“支部是堡垒,党员是红旗”。多年来,红旗渠中队党支部在灭火救援、抗洪抢险、驻地安保、森林灭火等重大任务面前,充分发挥“钢铁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勇当排头兵。
 
    红旗渠中队消防员郑佳辉是一名非党员,平时酷爱读书,他利用业余时间,逐章逐节细品《长征》《苦难辉煌》《习近平在正定》等书籍,坚持月读一本、日记一句。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他还利用已掌握的知识为队友解疑释惑,成为红旗渠中队公认的理论“明星”。当他看到党支部组织党员下载“学习强国”进行学习时,主动提出把自己纳入学习小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郑佳辉的学习分值甚至超过了个别老党员。
 
    郑佳辉是红旗渠中队党支部加强党员带动群众理论学习的缩影。红旗渠中队党支部始终坚持以“理论讲解进学习室、研究讨论进战斗班”的方式抓理论学习。在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红旗渠中队党支部在干部重点学的前提下,组织全体党员指战员先学一步,确保首先让党员群体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然后发动有扎实理论功底的党员“见缝插针”,在训练场上解答指战员在理论上的疑惑。红旗渠中队始终最大限度发挥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狠抓基层党建,积极探索多样化方式方法,为政治工作引入活水,为指战员注入活力,深入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讲述新时代红旗渠中队的红旗渠故事,让教育更接地气。与驻地红旗渠干部学院、谷文昌纪念馆等成为共建单位,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不断为指战员植入红色基因。在原有党员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体非党指战员自发注册“学习强国”软件,自觉参加理论学习和视频学习,并将每日答题、每周答题、专项答题作为硬指标必须完成,每日一通报,每周一汇总,指战员整体理论水平稳步提升。
 
    多年来,红旗渠中队党支部始终做到当标杆、作表率,支委成员人人都是刀尖子、共产党员个个都是排头兵,红旗渠中队先后有60余名共产党员被记功。
 
    敢当先锋永葆英雄本色
 
    特殊的环境锻铸了一支钢铁队伍、一个英雄群体。红旗渠中队指战员们用至诚乃至生命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书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红旗渠中队指战员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只有能打大仗、敢打恶仗、善打硬仗的过硬队伍,才能称得上是铁军。因此,在红旗渠畔,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红旗渠中队指战员的身影。2016年7月19日,安阳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由于持续特大暴雨袭击,造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将林州市河顺镇付家沟村村民居住的民房冲塌,导致一位老人被压在废墟之内,并且加之降水量较大滑坡仍在继续,情况十分危急。
 
    红旗渠中队指战员到达救援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时任副中队长李雪凯带队组织保护被困老人不受次生灾害影响,班长李全则带领攻坚组队员通过破拆墙体的方式解救被困人员,由于脚部被石头埋压的较深,攻坚组队员轮流钻进狭窄的空间用手将泥土一点点往外扒,经过一个小时的艰难作业,终于成功将老人救出移交120救治。当天下午,林州市任村镇后峪村的民房全部被洪水冲塌,下山道路也被洪水冲断,50余名群众被困山中,其中还有老人和小孩,指战员们前往现场救援,赶至道路被洪水冲断地方后,指战员利用绳索开辟救援通道,到达受困区域后,看到行动不方便的老人,主动请战将老人背下山去,由于被洪水造成的山体滑坡导致下山的路更加艰难,经过40多分钟的时间,终于将老人背至山下安全区域。
 
    在生死攸关的考验面前,红旗渠中队指战员挺身而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站在抗洪抢险最前沿,体现了“关键时刻站出来,危难时刻豁出来”的时代精神。
 
    指战员们在经过河顺镇河湾村时,一男子大声呼救,称妻子和年幼的儿子被困家中,水位还在不断上升,情况十分危急。指战员到达现场时,被困人员出处已经被洪水冲塌,只能从二楼房檐处出来。紧接着组织人员架设挂钩梯,由先上去的一名攻坚组队员在上面进行保护,以免梯钩弹出,当施救被困儿童的时候考虑到孩子年龄小高空作业易恐慌,以免造成从高空摔伤事故,指战员们就爬上梯子让儿童踩着自己的手一点一点往下走,接近地面的时候,让儿童骑在自己肩膀上安全着地交给孩子的父母。
 
    2019年4月23日下午,一施工坑道有4名在现场作业的工人被土方瞬间埋压,情况万分危急!接警后,红旗渠中队副中队长牛涛立即带领18名消防员携带救援装备赶往现场。
 
    4名被困工人分别位于两个埋压点,相距位置有一米多远,经过前期工友的初步挖掘,有3名工人的头部已经露出。坑道两侧潜在的危险并没有消除,松动的墙壁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坍塌,为确保现场安全,救援人员利用硬木板对坑道东西两壁进行加固支撑,两名消防员分别在两个埋压点利用铁锹对土方进行挖掘清理。由于作业面过窄,铁锹、铁镐等工具施展不开,消防员赵坤和王士民就跪在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快速刨土。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第一名被埋的工人腰部以上已经被全部挖出,正在南侧埋压点施救的消防员赵坤立即用撬杠对土层中的尖锐石块进行刨挖,另外两名消防员在外围同时不间断进行掘土作业,随后,现场的指战员们双手拽着绳子一点一点将被困者缓慢向上拉出。19时27分许,第一名被困工人被成功救出,医疗救护人员随即展开救治。
 
    豆大的汗珠顺着消防员赵坤和王士民的额头滚落下来,为了节省时间,两人主动在坑底继续进行施救,放弃了队友替换的要求。两名被困工人面部布满了血,一名工人头部受到重创,伤势严重。现场指战员一面进行挖土作业,一面给被困工人喂水,并进行不断地安抚。在不到20分钟时间内,南北两侧埋压点相继有一名工人被成功救出。而这时,因为长时间在坑道底部刨土作业,消防员赵坤和王士民因为体力耗尽瘫坐在地,另外几名消防员立即上前对两人进行替换,接力进行刨土施救。在经过短暂休息后,赵坤、王士民两人再次跳入坑道内继续开展救援,现场人员无不动容。
 
    在救援过程中,全体消防指战员苦战近两个小时,在现场环境复杂,救援空间狭小的情况下,成功救出4名被困人员,防止了二次塌方和指战员伤亡事故,充分展现了队伍过硬的实战素质和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
 
    2019年以来,他们共接出警645起,出动警力6539人次,抢救被困人员47人,疏散被困人员255人,成功处置了“4·1”东姚山火扑救、“5·18”鲁班豁搜救失联游客、“7·29”王相岩转移晕倒游客等灭火救援行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习近平总书记训词精神指引下,红旗渠中队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的褒奖作为最高荣誉,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了“红旗渠畔火焰蓝,竭诚为民保平安”的铮铮誓言。(来源:河南日报)